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
亚博安卓下载-yb体育app官方下载 » 婚嫁问答 » 影视婚庆 » 婚礼跟拍 » 刑场上的婚礼:在铁窗下,两人照了一张相,相依而立、视死如归

刑场上的婚礼:在铁窗下,两人照了一张相,-亚博安卓下载

刑场上的婚礼:在铁窗下,两人照了一张相,相依而立、视死如归
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,婚礼的举办地点不在宗族大院,不在西方基督教的礼堂,而在刑场。

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,主人公的名字,值得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: 1928年2月6日, 员 周文雍 和 陈铁军 结婚了。

他们为什么会在刑场上结婚呢?一切的一切,还得从广州起义说起。
1927年12月11日,广州起义失败,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,与敌人殊死搏斗,弹尽援绝后才杀出一条血路,突围撤离广州,逃到香港。

为了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 ,周文雍和陈铁军又回到广州坚持地下斗争。 他们有时扮作富商,有时扮作苦力工人,找寻失去联系的党员。

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爱情,但为了革命事业,只能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。
不幸的是,由于叛徒告密 , 1928年1月27日,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。
敌人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、坐老虎凳、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,他们坚贞不屈,无计可施、恼羞成怒的敌人,决定判处两人 。
在牢房里,周文雍在墙壁上写下壮烈诗篇: “头可断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灭。壮士头颅为党落,好汉身躯为群裂。”
当反动派宣判他们 时,两人神态自若。反动派问周文雍有什么要求,他仅提出和陈铁军照一张合影。
于是在铁窗下,两人照了一张相,相依而立、视死如归。
周文雍(左),1905年出生在广东开平一个贫穷塾师家庭,1925年加入 。
陈铁军(右),原名陈燮君,1904年生于广东佛山,为表达铁心跟着 走,改名铁军,1926年4月加入 。
那是 1928年2月6日, 元宵节下午,天空阴霾,寒风呼啸。
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押赴刑场,他们高喊口号,高唱《国际歌》,向沿途群众发表演说,无数人追随送别。
在刑场上,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。
陈铁军对众人说:
“我和周文雍同志假扮夫妻,共同工作了几个月。合作得很好,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但是由于专心工作,我们没有时间谈个人的感情。”
她向人们呼喊 :
“现在,我们要结婚了。就让国民党刽子手的枪声,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!”
在行刑前,周文雍“将围颈之巾转绕其妻(陈铁军)颈上,并与之握手;其妻则手持周颈部之绳,使勿缚急”。
说完两人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从容就义,许多群众掩面哭泣。
两人牺牲后的第二天,他们在铁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便被刊登在报纸上,照片旁写着:“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,一直没有结婚,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。”
没有鲜花、钻戒,有的是烽火、硝烟,为了人民的幸福,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,也应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。
  • 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,婚礼的举办地点不在宗族大院,不在西方基督教的礼堂,而在刑场。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,主人公的名字,值得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: 1928年2月6日, 员 周文雍 和 陈铁军 结婚了...

  • 诗歌《刑场上的婚礼》的原文是什么?

    1、本诗作者陈铁军,是在刑场上,陈铁军发表的最后的演说。2、历史事件 1928年2月6日,广州起义失败后,被捕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。在刑场 上,两人宣布正式结为夫妻,举行了悲壮的婚礼。并发表了演说,即...

  • 诗歌《刑场上的婚礼》的原文

    原文:(1)你们的名字 与刑场上的婚礼 紧密连在一起 曾抒写了一段幸福 而感人的爱故事 它十分的悲壮 也十分的浪漫 它塑造了烈士爱的伟大 的壮举 (2)一段浪漫的故事 表现了对党的忠诚 对祖国的热爱 和在敌人面前 ...

  • 两人在铁窗下拍下了最后一张合影,并举行了革命者的婚礼,这就是刑场上的特殊婚礼。一、“头可断、肢可折”的革命先烈。“头可断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灭。 ”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,就是这场...

  • 陈铁军的英勇就义

    2009年9月14日,陈铁军和周文雍被评为100位为新 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。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和陈铁军 周文雍,1905年生于广东开平。1925年加入 。曾参加省港大 和广州起义。历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特别...

上一问答: 下一问答: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