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甥大婚啦,姐姐姐夫响应县委“移风易俗,倡树新风”的号召,坚持办一场传统而又新颖的婚礼。沿途并未按习惯张贴红纸,只在小区内周边的树上挂上了红红的 结,放眼望去, 结随着枝头摇曳,既不俗气,却更显高雅,比那满树满地的红纸靓丽多了。现在是冬天,仍是满眼的喜庆,如果在郁郁葱葱的季节,那还不美呆啦!这正应了那句口号“结婚不乱贴红纸,悬挂彩旗 结”,何乐而不为呢?
婚礼沿袭了中式风格,简单而又朴素,古朴不失浪漫,新郎牵着长长的红绸,引着新娘款款走来,蒙着红盖头的新娘似雾里看花,亲朋好友翘首以望,掀开盖头的瞬间,周围发出一片赞叹声,司仪浑厚的男中音响起,婚礼程序依次开始。首拜天地:拜天地灵气,日月精华。再拜高堂:感谢养育之恩,表达孝敬之意。夫妻互拜: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,夫妻恩爱,地久天长。一场热烈而不拘一格的婚礼,演绎了人生最浪漫的一刻。
我曾参加过无数婚礼,大多讲究西式,洋气十足,场景布置富丽堂皇,也有的中西结合,不土不洋,满大街的红纸碎屑既不雅观,也不卫生。难怪,如今的年轻人,崇尚时尚,追求西化,其实,土也好,洋也罢,总觉“舶来品”不如咱老祖宗留下来的`传统的中式婚礼来的喜庆,那红红的 结,红红的绸缎花,红红的汉服,传统又亲切,无不昭示着国富民强,家家户户火红的日子。
其实婚礼也好,日常习惯也好,选择何种方式全凭个人喜好。现如今国家政策宽松,自由开放,只是感觉最近几年“舶来品”太多,就说过节吧,近年兴起了过情人节、愚人节、平安夜、圣诞节,刚刚才知道还有什么“万圣节”……,好像咱本土的传统节日像端午节、七巧节、中秋节正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脑海和生活,也许不久的将来,国人也像西方国家,狂欢一夜后,满大街都是圣诞老人吧?
想想小时候,谁家办喜事娶媳妇,邻里百家全来赶喜,主人家好几天前就开始忙活,采购、借家什。我印象最深的是谁家办喜事,就在院子里支一个长长的炉子,主灶炒菜,后边一溜五六把水壶,依次烧开,余火一点不浪费。开席了,借来的桌椅摆满院子,乡里乡亲就像在自己家一样,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。至今我还记得随母亲做席吃的猪肉粉条、炸松肉的味道,后来生活条件好了,过去宴席上的菜已是家常便饭,却怎么也不是当年的味道。那时的宴席随不丰盛,有时还略显寒酸,但要的是一种感觉,是那种喜庆又和谐的气氛。
过去的记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东西,全然不知父辈为了生计付出的艰难,毕竟婚礼不是经常参加,平日那种清汤寡水、青黄不接的日子谁也不愿再去想。现在的日子,衣食无忧,天天似过年,于是年轻人们摒弃了传统的民族的最可贵的东西,转而向往西方化的生活方式,西式婚礼,西式餐厅,西式糕点……,好像冠以“西”字就洋味十足,就档次倍增。其实,说到底,咱还是 民族,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,一种文化,历经5000载而不衰,这本身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。西方文化有他本土的独特韵味,但南橘北枳,与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,粽子的香味不比蛋糕奶油逊色,红红的 结不输于鲜艳的玫瑰花,作为炎黄的子孙,还是秉承传统的东西,吃饭用筷子,穿衣穿汉服,过传统节日,保持 民族原汁原味的本色吧!
婚礼沿袭了中式风格,简单而又朴素,古朴不失浪漫,新郎牵着长长的红绸,引着新娘款款走来,蒙着红盖头的新娘似雾里看花,亲朋好友翘首以望,掀开盖头的瞬间,周围发出一片赞叹声,司仪浑厚的男中音响起,婚礼程序依次开始。首拜天地:拜天地灵气,日月精华。再拜高堂:感谢养育之恩,表达孝敬之意。夫妻互拜: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,夫妻恩爱,地久天长。一场热烈而不拘一格的婚礼,演绎了人生最浪漫的一刻。
我曾参加过无数婚礼,大多讲究西式,洋气十足,场景布置富丽堂皇,也有的中西结合,不土不洋,满大街的红纸碎屑既不雅观,也不卫生。难怪,如今的年轻人,崇尚时尚,追求西化,其实,土也好,洋也罢,总觉“舶来品”不如咱老祖宗留下来的`传统的中式婚礼来的喜庆,那红红的 结,红红的绸缎花,红红的汉服,传统又亲切,无不昭示着国富民强,家家户户火红的日子。
其实婚礼也好,日常习惯也好,选择何种方式全凭个人喜好。现如今国家政策宽松,自由开放,只是感觉最近几年“舶来品”太多,就说过节吧,近年兴起了过情人节、愚人节、平安夜、圣诞节,刚刚才知道还有什么“万圣节”……,好像咱本土的传统节日像端午节、七巧节、中秋节正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脑海和生活,也许不久的将来,国人也像西方国家,狂欢一夜后,满大街都是圣诞老人吧?
想想小时候,谁家办喜事娶媳妇,邻里百家全来赶喜,主人家好几天前就开始忙活,采购、借家什。我印象最深的是谁家办喜事,就在院子里支一个长长的炉子,主灶炒菜,后边一溜五六把水壶,依次烧开,余火一点不浪费。开席了,借来的桌椅摆满院子,乡里乡亲就像在自己家一样,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。至今我还记得随母亲做席吃的猪肉粉条、炸松肉的味道,后来生活条件好了,过去宴席上的菜已是家常便饭,却怎么也不是当年的味道。那时的宴席随不丰盛,有时还略显寒酸,但要的是一种感觉,是那种喜庆又和谐的气氛。
过去的记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东西,全然不知父辈为了生计付出的艰难,毕竟婚礼不是经常参加,平日那种清汤寡水、青黄不接的日子谁也不愿再去想。现在的日子,衣食无忧,天天似过年,于是年轻人们摒弃了传统的民族的最可贵的东西,转而向往西方化的生活方式,西式婚礼,西式餐厅,西式糕点……,好像冠以“西”字就洋味十足,就档次倍增。其实,说到底,咱还是 民族,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,一种文化,历经5000载而不衰,这本身说明其强大的生命力。西方文化有他本土的独特韵味,但南橘北枳,与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,粽子的香味不比蛋糕奶油逊色,红红的 结不输于鲜艳的玫瑰花,作为炎黄的子孙,还是秉承传统的东西,吃饭用筷子,穿衣穿汉服,过传统节日,保持 民族原汁原味的本色吧!